2015年8月8日 星期六

棉花糖挑戰 Marshmallow Challenge

最早聽到這個名詞是因為集團的一個課程帶了這個活動,第一個感想是名字取的真有趣,後續發現他的材料除了棉花糖外,還有義大利麵,哈哈,都是食物,很特別。
P6180277

上網Search了一下,這個活動其實已經很多年了,但在國內的訓練課程中比較少聽到;用在創新課程上,飛彈發射器是比較常見的,而同樣建高塔的活動,比較多是用紙來建,在一次機會下我也曾經在一個公開班當學生體驗了這個活動。
PB277882_副本
跟一般的建高塔活動有一個很不一樣的地方,就是棉花糖,活動規則限定他一定要擺在建築物的頂端,這個梗的重點就在於,棉花糖的重量其實比一般人想像的都還要重-所以如果你沒考慮到這件事的話,你很可能會使用義大利麵蓋起一座101大樓,然後在時間將要結束的那一個摩門特,優雅地擺上棉花糖,然後在驚叫聲中完~美~落~地~! lol
 
一個軟體公司的研究員 - Tom Wujec 2010年在Ted的演講上,也做了一些他研究的分享,他在世界各地舉辦了大約70場的棉花糖挑戰,涵蓋了非常多元的對象族群,也統計了這些族群的平均成績,於是他分享了他的三個發現:
 
1. Prototype很重要,完美的規劃經不起一個小小的失算-棉花糖的重量,所以過程中不假思索就不斷Try and Error的幼稚園小朋友,平均的建塔成績是高於商學院剛畢業的學生的。(這讓我聯想到之前在軟體業工作,有些研發所使用的敏捷式專案開發概念)
 
2. 工作的整合很重要,如果團隊中有專業技能加上引導技巧的組合,將會很強大。Tom的主要發現是,企業CEO在這個活動的表現並不突出,但如果工作組合是CEO加上特助的組合,則表現還不錯,簡單來說,有出嘴跟出手的分工,是會還不賴的。
 
3. 獎勵與成功的必然性值得再思考,Tom曾經在活動上告知,將會提供1萬美元的高額獎金給獲勝者,結果在強大壓力的狀況下,所有小組普遍的成績不如預期,甚至大多的建築物是完全無法站立的。這樣的結果蠻令我訝異,理論上各組是可以在過程中視別人的狀況立刻進行調整來爭取成功的,不確定Tom在這邊的樣本數是否足夠,又或著只能說,獎勵過高所帶來的壓力也是巨大的吧…
 
如前面所說,這個活動是很適合運用在訓練課程中的,我自己是把它運用在團隊合作與創新思考的課程中,但也有聽說有老師用在專案管理的課程中,只能說建塔活動真是萬用的訓練活動阿;在創新思考的課程中,我會進行兩個回合,debrief的重點會擺在“嘗試以新方法解決問題”與“持續改善”兩件事情上;團隊合作的課程中,我也會進行兩個回合,差別在於第二回合會請各組預先設定達成目標,並改變計分的規則,而debrief的重點我則會擺在過程中的分工、意見領袖、如何達成共識、設定目標以及如何達到團隊最後的成功。
IMG_9470
實際在這兩個課程中進行這個活動的感想,我認為都有達到預設的目標,過程中的氣氛也真的還不錯;我的觀察是通常在第一回合,能讓塔站起來的小組低於50%,但在第二次就都能站起來,然後,雖然跟活動要帶出的意涵沒太大關係,但我覺得有些人真的好有建高塔的天分阿,哈哈,如果對於活動有興趣,可以到這邊看更多的資訊喔:
 
Tom Wujec:建造高塔;建立團隊
http://marshmallowchallenge.com/Welcome.html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